您当前位置:苏州天池山景区 >> 游记攻略 >> 推荐攻略 >> 浏览文章

空山不空

时间:2017年01月05日 信息来源:本站原创 点击:

文/水在瓶


苏州名山众多,花山,却是常去的。登花山,仿佛每次都有不同感受。或是因为四候不同,山景各异,也或是因为心有波澜,感悟不同,总有一种说不清的缘由,让我每每惦念。


空山不空


是时冬至已过,似乎已不是登山远眺的最佳时节。趁下午阳光尚且充盈山间,约三两好友,又登花山。


空山不空


每每与第一次登花山的朋友闲聊,总不时有人惑然相问?这花山,满目奇石突兀、清泉纵横,大树闭荫,一路走来,却未见有什么“花”?每每也总有好事者,邀其觅一山路空旷处。也不言语,遥指山巅如千叶莲瓣盛开的莲花峰,存疑者心中所惑,便顿释于无形了。双方往往此时会心一笑,继续前行。一路以空无为纸、以指代笔赏读玩味山路二侧到处可见的摩崖石刻,停停走走,描摹笔意。一路山泉遇石而转,潺潺轻吟;落叶扶风而舞,化羽成蝶;冬日的暖阳,穿越虬枝,细碎的光斑贴在如黛的苔痕上,被山泉偶尔溅起的水花,洗得浮玉般青翠可爱。


空山不空


如此无饰质朴的山水,恰似一位去尽浮华,守朴抱拙的高人。自然与数千来年来到此访道问禅的支道林、晓青和尚气韵相契,性情相吸,以致留少不少诗词佳话。更有诸多文豪墨客、帝王将相如赵宧光、李根源,康熙和乾隆慕名而来。闲踪信步,寻迹山野之趣,访茶探名泉之幽。无怪乾隆曾赋道“问山何以分高下,意在引人诗兴者”了。


空山不空


一路循道而上,或是数天前恰逢连日阴雨,山道二侧泉声婉转如吟,泉石交错曲折之处更是溅玉飞花、奔如击罄。同行王老师被轻车熟路的沈勇老师指引至地雷泉边,立于泉水盈尺之处,微闭双目,沉气侧听,瞬时身形也随泉漾水奔之气,不由自主的轻轻摇动起来。山水有灵,自然与人,本为一体。如果都放下执念,相互融入其气场,或许很多本以为熟捻的事物,亦能随心感触到诸多未知的玄妙来。无怪古人常道天人合一,分则为凡,合则成仙,悟则得道。其中枢机,若是仅仅将身形埋于故纸堆里,定是我执难弃、经年不得。倒不如常来花山走走,鸟鸣之情,山水之谛,自会机缘际会,随性而应。


空山不空


山道二侧诸多摩崖历历在目:“上法界”“出尘关”“花山鸟道”“洗心泉”“地雷泉”……仿佛山中数时,已忘了人间是芳菲的四月还是呵气成霜的寒冬了。偶然路过一半埋半露于路上的圆石,上刻“布袋”二字。起初不解其意,怔然。是时三二登山老人手持登山杖歇脚,其中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回望山路,边喝水边道:上山难,下山更难。这帮伙计,爬个山也带了这么多东西,不是累自己嘛……不经意的三言二语,却似乎点醒了不知所以的我。是啊,人生恰如登山,背负太多怎能走得过轻装上阵的人?这刻于石上的“布袋”二字,被来来往往的千百人踏过,又有多少人稍停片刻,揣摩其真意呢?放下行囊,卸下悲喜,放空自己,归于内心的真实感受,想来古代所谓的“神仙”也不过如此吧。


空山不空


循道无话,行至山腰,某人提意喝茶。茶是粗茶,水却是好水。茶水初尝清洌,复饮回甘。泡茶的水取自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东晋就凿眼于此的“怡泉”。上了红漆的“怡泉”二字,古拙粗朴,据说出自王羲之之手,历经岁月更迭,风蚀雨侵,依然在方寸流水间笔意酣畅。想来当年支遁携王羲之定是在此井边合袍而坐,支上红泥小炉,于斜阳挂枝或是明月初上之际酬唱诗词。同道共饮,归心于茶,归隐于山。雅兴一起,便携游登临远眺,体知山势生机灵动,天地气息通透,笔随意至,才挥就这诸多散迭于花山的“怡泉”、“山种”等墨宝。


空山不空


回到山脚,蓦然发现有家门庭窄小的酒店名曰“花山隐居”。稍入更是别有洞天,清幽奇秀的原生态环境,让人心旷神怡。来往侍者皆麻布素妆,俨然有隔世之感。垂问得知这个深藏山中的酒店竟然无WIFI,无电视,甚至食材也是全素。世人皆谓奢者鱼肉和享乐,这家酒店却反其道而行,极括简约。想想如有机会宿上一晚,焚上一柱檀香、抄上一段心经,不求了悟禅机,至少也能得无为而居,偷得浮生半日,好也是件美事。话说大隐隐于市,小隐隐于野。花山便似独幽于市的山林桃源,三两分钟却又可以切换到苏城的车水繁喧,仿若咫尺红尘之中的一方清凉法界。人间燥气正盛,此处却是静生莲香。所谓一动一静,阴阳之妙,或不止于地理上的距离,更是一种蓦不可见,又心有所感的气场所然。让来来往往的游人,须弥间有了出世入世之感,离尘而不离城。思忖之间,同行人却指头门头的“空山可留”四字,玩昧许久。经中常说 “无常苦空”、“一切皆空”、 “五蕴皆空”、“色即是空”……一个“空”字,于佛经中司空见惯。若按照字面解之,“空”即无,没有结果,仿佛过于悲观,究其究极自是留给当头棒喝的顿悟者的。我等凡人花山一游,却也似沾染了花山些许仙风道骨之气,回想上山之初“隔凡”二字中的“凡”字,其中一点跃然于“几”上,凡心放空,逍遥天外,不嗔不痴,不就是佛么?


空山不空


回望之际,夕光已敛,山岚之间清气氤氲。想想这纷扰尘世,花山恰如一位无语跌坐、手托莲花的老僧,无爱无憎。于不生不灭间,静观众生。婆娑世界里,你来,他不拒,你走,他不留。空山可留,安放一颗空性流淌的自在之心于此,足矣。


空山不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