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银培
藏书与枫桥镇交界的贺九岭旁,矗立着一块大石头,上面刻着“天养人”三个粲然大字。说起“天养人”这块石刻的来历,还有一段传说。
晋朝太康年间,贺九岭前的村上住着一个穷汉,真是上无片瓦,下无立锥之地。年纪已经四十开外,还没有娶妻成家,一直靠在地主家做长工度日,人家都叫他“穷光棍”。
一年大年夜,穷光棍看到别家都欢欢喜喜地过新年,自己却冷被窝,冷灶,冷冷清清。他一时怨恨,便想自寻短见。当他在房梁上系好绳扣,往脖子上套的时候,突然窗外射进一道金光,将长工的住处照得透亮。穷光棍觉得蹊跷,便追着金光寻去,一直来到贺九岭下。那金光一闪,又不见了。穷光棍子想:“这里一定有金银宝贝,否则怎么会射出金光来呢?”他马上寻了柄乌钻,便来刨地。刨着刨着,下面露出一块坚硬的东西。那东西见风便长,不一刻便长出一人多高。扳也扳不动,他只能守着一直等到天明。
第二天清晨,他借着黎明的曙光,细细一看,那东西非金、非银,却是一块红澄澄、亮闪闪的大石头,上面还刻着三个字。穷汉不识字,便请人观看,一位老者看了说:“此三字,乃‘天养人’也。天养者,即要裁非其类,以养其类。”就是:人一定要与天、地、异类作斗争,只有这样,人才能活下去,才能生活得更好。穷光棍听了这番话,也就悟出一个道理来了,就是“要生存,就要勤奋”。从此,穷汉起早磨晚,垦荒造田;开源节流,勤俭操持,日子也慢慢富有起来。不久便讨下一房妻室,生下一对儿女。从此再也没人称他“穷光棍”了。
[作者简介]
汪银培(1916-1996)江苏涟水县人。1940年入伍并加入中国共产党,1949年4月随军南下进驻苏州市。曾在市机关、东区机关任职,“文革”中受到不公正待遇。1980年落实政策到吴县文物管理委员会任副主任,直至离休。著作有《淮涟一草集》。本文有上贞观小道士毕来庶口述,汪银培搜集整理,发表于1986年1月27日《苏州日报